以碎代選新策略:綜合破碎機讓低品位礦石處理成本跌破盈虧線
? 在礦業領域長期被視為“雞肋”的低品位礦石,正因一項顛覆性技術迎來價值重估。由中礦智能裝備研究院研發的“多模態綜合破碎機系統”近期在攀西釩鈦磁鐵礦區完成工業化驗證,通過“破碎-預選一體化”工藝,使全流程處理成本較傳統選礦降低42%,*次跌破行業盈虧平衡線(85元/噸)。
? 傳統低品位礦處理需經歷“破碎-磨礦-磁選-浮選”多段流程,能耗占選礦總成本60%以上。新系統創新性地將高壓輥磨機與超導磁選模塊集成,利用礦石在破碎過程中產生的微裂紋,使磁性礦物在機械力作用下實現初步解離。經該設備處理的20mm以下顆粒,可直接通過內置磁選通道分離出鐵品位達58%的粗jing礦,廢棄尾礦率提升至65%。
? “這相當于在破碎階段就完成了傳統工藝中30%的選礦工作量。”項目負責人張峻銘博士介紹。試驗數據顯示,處理全鐵品位18%的釩鈦磁鐵礦時,系統噸礦電耗僅11.6千瓦時,較傳統球磨-磁選工藝節電67%,且鐵回收率穩定在89%以上。
? 龍佰礦業攀枝花基地的實踐印證了該技術的經濟性。其新建的200萬噸/年低品位礦處理線,通過綜合破碎機前置甩尾,使入磨礦石量減少53%,配套選礦廠規模相應縮減。按現行鐵jing礦價格測算,項目動態投資回收期僅2.3年,較可研預期縮短40%。
?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資源盤活效應。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測算,若該技術在全國推廣,可釋放超30億噸存量低品位礦資源,相當于2024年全國鐵礦石進口量的1.2倍。目前,河鋼集團、攀鋼等企業已啟動技術改造,預計2026年前形成1500萬噸/年新型處理能力。
? 新工藝的環保效益同樣顯著。由于70%以上廢石在破碎階段即被分離,尾礦庫建設規模可縮減一半。同時,每噸原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2.3千克,較傳統工藝下降58%。這一數據已獲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碳足跡核查認證,為礦山企業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提供了新籌碼。
? 業內人士指出,該技術突破恰逢國家推進“戰略性礦產資源an全保障工程”窗口期。隨著《低品位礦產開發利用技術目錄(2025版)》即將發布,“以碎代選”模式或將成為礦山智能化改造的標準配置,重塑全球鐵礦石成本競爭格局。



聯系人:周經理
固定電話:
電子郵箱:#=@
公司地址:
綜合破碎機
鋸末粉碎機
秸稈粉碎機
樹枝粉碎機
木材削片機
木材粉碎機